中考倒计时15天
还有不到两周就中考啦,中考生是否感到紧张焦虑?不知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担心复习不充分考试发挥不好?贴心的新东方初中个性化教研组为你们送来考前干货分享,快来吃下这颗“定心丸”!
中考语文篇
01
“四心”原则:保持“静心”,增强“信心”,做题“专心”,考试“细心”。
02
审题很重要,基础分抓牢。
作文紧扣题,时间把控好。
我易人也易,解答写详细。
我难人亦难,调节好心态!
基础题
1.抄写题:内容准确,看清要求,一笔一划,字迹工整。
2.诗文默写: 会写的不要大意,注意易错字。对于诗词要熟悉,对于给出后句让默写前句的要根据诗意联想。理解性默写要耐心揣摩,把握关键词,找准诗句。
3.文学常识题:主要看课文后注释,古诗文、名篇名家、名著常识是重点;注意把握细节,可用排除法做题。
4.口语交际题:仔细审题,圈划题目要求,结合语境答题,注意人物身份等。
5.标注拼音题:注意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字。
诗歌
1. 描绘画面题
考察考生的画面复原能力。在描绘画面时要注意画面所处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感情。找准诗句中的名词以及修饰名词的形容词,移情至景,再现画面。要求语言优美,准确。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到来,几只早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道谁家刚刚会飞的燕子也飞了出来,嘴里还含着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2. 炼字题
注意要先解释“字”的意思,有手法加上手法,能够形象生动地写出什么,以及能表达出什么情感。
例如:“载不动许多愁”,“载”字是装载、承载的意思,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地写出愁苦之浓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3. 字词语句赏析题
按照我们平时所讲的答题公式(手法+展开+描绘的画面+作用+感情)解答。但是不能生硬照搬,例如题目当中已经给出手法的、题目要求直接分析作用的等等。
4. 情感主旨题
考察考生对作者表达情感的把握。此类题一是要看清题目中问的是“谁”的感情。二是情感分析要全面,一般考察的感情都是两种及以上。三是注意表达感情词语的准确性。
5. 古诗四看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首先要能判断出这是什么题材的诗,是送别诗还是思乡怀人诗,然后再写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文言文阅读
1. 划分朗读节奏。了解文意是基础。注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此外还可借助对话标志语(曰、言、云等);借助虚词(矣、耳、哉等);借助对称句式(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
2. 读第一遍时,一定要结合下面的注释去理解文章,另外建议带着下面的问题有目的地去看文章。
3. 实词虚词理解时,要注意含有词类活用的字的解释,观察词性是否改变。选择题要注意“之”、“其”、“而”、“以”等字的用法。
4. 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讲究字字落实。注意词类活用字的翻译,关键词的解释是得分点。
5. 对比阅读比较主旨时,注意看分答点。
记叙文/散文
1. 概括题要明确题目要求,看原文精准定位,仿照例句格式概括。
2. 赏析题要回顾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注意分析手法效果和体现出的感情,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分析。
格式:手法+特点+感情
3. 词语赏析题要解释词意,指出词语使用效果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格式:词意+特点+感情(注意有手法时也要写手法)
4. 语段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题,注意开头、中间、结尾段的作用区分。
(1)开头部分:
结构上: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开篇点题,为……铺垫
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中间部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引起了对下文……的描写,使文章的过渡更加自然。
(3)结尾部分:
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开头。
内容上:画龙点睛,表现了……的主题,表达了……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5. 含义题:要注意解释关键词的本义和语境义,以及作者感情(文章主旨)。
6. 情感主旨题: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中的关键句,以及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合写作背景和目的得出答案。
1. 人物形象题
要注意是概括人物形象还是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只需要回答相应概括性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则需要相应概括性词语加事例。
2. 环境描写题
要注意区分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一般考的都是自然环境描写),答题要点为环境描写的作用,从环境本身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和对主旨的作用四个方面去回答。
(1)环境对环境本身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令,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②渲染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2)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①衬托人物……心理,性格,形象;
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4)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 故事情节题
要注意概括故事情节时要完整,情节作用题要根据故事情节所处的段落位置去回答。最后,审题一定要仔细,答题一定要看分值。
一般情节作用题:
(1)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①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②倒叙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写景法: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开头)。
③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总领下文(开头或中间)。
④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中间处)。
⑤突转(转折)、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高潮处或结尾处)。
⑥总结全文、照应前文XX情节;(结尾处)。
(2)对人物形象刻画上的作用
①刻画或表现了人物心理、情绪、性格。
②促进了人物性格发展,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点题(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4)在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暗示了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5)在读者感受方面起到的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答题格式:
XX情节交代/暗示了……社会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与文中……相照应;刻画了XX人物心理/性格/形象;点明了……主旨。
议论文阅读
1. 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2. 论据类型及作用
(1)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作用: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若放在文章开头,有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的作用;还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3. 论证方法:
(1)类型: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作用:
举例论证: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趣味性;
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抽象深奥的道理更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强调观点。
4.论证思路:分析全文论证思路要先分段再分析;分析段落论证思路要先分层再分析
首先:
①直接提出……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通过写……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语言等)(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其次:
①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
②从……几方面论证论点(有分论点时可以用这个格式);
最后:
①得出……的结论;
②总结全文……;
③归纳论点……;
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说明文阅读
1.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5)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3.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可分为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平实语言注重准确性,生动语言注重生动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题
答题策略:
(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点归纳作答。
(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2.图表信息题
(1)读图表,提取表头等处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3.漫画类题
答题策略:(1)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2)第二步: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意是什么。
4.材料探究题
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作文
1.审题:首先要判断全命题还是半命题。
2.立意:立意要切题、新颖别致,尽量立意出亮点。
3.选材:选材要围绕文章中心,做到一例用精,一例用细,要有真情实感。
4.提纲:组织材料,理清作文结构,开头结尾很重要,注意详略结合,情节设置要流畅。
5.工整书写 ,仔细检查,避免错别字。
名著《儒林外史》《简爱》
01
《儒林外史》
1.主要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利禄熏心的腐儒——周进、范进
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迂儒——马二先生、鲁编修、王玉辉
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陋儒——匡超人、牛浦郎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土豪劣绅的典型——严贡生、严监生、张静斋
假名士形象——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
带有某种叛逆精神——杜少卿和沈琼枝
真儒名贤形象——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
市井奇人形象——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2.讽刺艺术
(1)夸张的讽刺艺术:细节描写夸张
(2)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讽刺对象并不全是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是有血有肉有着综合因素的人物。
02
《简爱》
1.简·爱
身份特点:孤苦无依、贫苦低微的“灰姑娘”
外貌特征:普通平凡、其貌不扬
性格特征:
自尊自主、叛逆反抗、重视自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2.罗切斯特
身份特点:富有、有地位的庄园主人
外貌特征:轮廓分明、宽厚方正,不英俊但坚毅
性格特征:性格阴郁、喜怒无常;正直、责任心强
考试时间规划
初三期末考试语文分值:满分12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1.基础题(分值占比20/120)
建议用时:字音字词、抄写题、文学常识和病句题属于简单题和较简单题,多查考基础知识的掌握,建议用时15分钟左右。
2.综合题(分值占比5/120)
建议用时:属于简单题和有难度题,多查考语言的运用、名著知识等,建议用时6分钟。
3.古诗鉴赏题(分值占比3~5/120)
建议用时:古诗鉴赏题型多为画面描绘题、赏析题、含义题、情感主旨题等。考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赏析题、画面描绘和含义题等有相应的答题思路,在不能完全理解诗歌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答题思路作答,能够得到一部分的分数。情感主旨题除了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还可以参考总结好的不同诗歌类型的情感,一一对比作答。建议用时5分钟。
4.文言文阅读题(分值占比12/120)
建议用时:文言文实词4分,多为课内和平时积累,建议用时2分钟。文言虚词3分,多为课内迁移的知识,可以结合文本分析。建议用时3分钟。文言断句2分,根据句意和断句方法做题,建议用时2分钟。文言翻译4分,一般为课内一句,课外一句。翻译时注意特殊句式和关键词,建议用时5分钟。文意理解3-4分,考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写作对象和写作手法,建议用时5分钟。
5.现代文阅读题(30分)
一般为两篇阅读一篇15分。体裁分为小说阅读、散文阅读、说明文、非连续文本等。初三期末最易出现小说阅读、散文阅读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题型有:含义题3分,分为字词含义、标题含义、句子含义。建议用时4分钟;赏析题4分,建议用时3分钟;概括题3-4分,分为整体概括题、部分概括题、情节概括题、情感概括题等,建议用时3分钟;人物形象题3-4分,建议用时4分钟;环境作用题4分,建议用时3分钟;情感主旨题4-5分,建议用时4分钟。
散文阅读题型有:概括题3分,建议用时3分钟;赏析题3分,建议用时2分钟,作用题3分,建议用时3分钟,情感分析题4分,建议用时4分钟。
非连续性文本题型有:梳理概括题3分,建议用时3分钟;观点建议题3分,建议用时3分钟;探究题4分,建议用时5分钟。
6.作文(50/120)
作文基本分类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应用文体作文、小说等。要求审题准确、立意高远、选材得当、结构安排恰当,情感主旨积极向上,语言表达流畅得体。有一定的情节安排和巧妙的布局。建议用时40分钟。
时间策略和技巧
1. 通览全卷、沉着应对
2. 孩子们一定要合理使用时间,基于“舍得”心理,有舍才有得!
3. 熟练掌握知识点,巧妙运用。
4. 审题一定要稳,一般两遍审题,确定题型。书写一定要快,确保一次答对 。
5. 灵活运用答题思路,不能死记答题技巧。
6. 答题顺序安排应是:从前到后,先易后难,稳扎稳打,最后攻关。